韩国修订K-ETS第四阶段规划,取消年度配额存储上限,允许金融机构开发碳金融衍生品。2024年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67%,引入委托拍卖机制后,单日交易量峰值达150万吨。
深圳创新推出个人碳账户系统,通过微信小程序整合公共交通、垃圾分类等12类低碳行为数据,市民每日减排量可转化为"碳积分"。积分可兑换银行消费折扣、共享单车骑行券等权益,首期接入招商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累计注册用户突破300万。平台同步上线小微企业碳普惠项目,餐饮企业通过节能改造获得的减排量
工商银行率先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组建跨领域专业团队,涵盖金融、环境科学、法律等人才,推出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创新产品,2024年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万亿元。兴业银行建立"高校培训+实战演练"培养机制,与中央财经大学合作开发碳金融课程体系,累计培训从业人员超2000人次。监管数据显示,21家商业银行
湖北碳金融市场实现重大突破,成功落地全国首单CCER质押贷款项目,金额达2000万元。该创新产品允许企业以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质押物获取融资,有效盘活碳资产流动性。同步成立的湖北碳金融研究院聚焦碳金融衍生品研发,已推出碳价指数保险产品,覆盖控排企业配额波动风险。数据显示,湖北试点市场二级市场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明确将金融机构转型金融产品挂钩标准从能效指标转向碳效指标。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在2025年前完成信贷评审体系升级,将企业单位营收碳排放强度纳入授信核心指标。试点显示,某钢铁企业通过碳强度下降18%获得兴业银行2亿元"碳效贷",利率较基准下
专注于碳资产智能管理的科技企业「碳链云」获红杉资本领投1.5亿元B轮融资。其自主研发的AI碳核算引擎,整合20类行业排放因子库,可将企业碳盘查周期从30天压缩至72小时。平台已服务800余家控排企业,管理碳资产超50亿元,帮助用户平均提升碳交易收益12%。同步推出的区块链存证系统,实现CCER项目开发全
民生银行创新推出"碳e贷"产品,通过接入国网英大碳监测平台,以企业用电数据推算碳排放量,建立"碳积分"信用评价体系。对碳效等级A类企业给予最高0.8%利率优惠,累计发放贷款52亿元,惠及1800家中小微企业。某机械制造企业通过实施光伏改造降低碳强度23%,成功获取3000万元贷款,利率较常规产品下降15%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绿色金融迎来巨大发展机遇,信托行业凭借灵活的制度优势和创新的金融工具,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截至2024年末,中国绿色信托存续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国家开发银行2024年创新推出"绿证质押+设备租赁"组合融资方案,为内蒙古某风电项目提供5亿元低息贷款。该项目通过质押120万张绿证,获得利率较基准利率下浮15%的优惠,还款周期延长至12年。该模式采用"绿证收益前置+租金分期偿还"结构,有效缓解新能源项目前期投入压力。截至2024年底,全国绿证质押融
5月11日消息,近日,英国央行发布金融行业气候风险管理咨询文件,旨在为银行和保险公司提供气候风险管理指引。该文件参考了2024年11月发布的监管声明SS3/19(Supervisory Statement SS3/19),从治理、风险管理、情景分析和披露等角度提出要求。
5月7日,绿色金融体系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网络(NGFS)今天宣布推出其第一套短期情景,旨在使央行和金融部门监管机构能够分析气候变化和气候相关政策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性和韧性的近期影响。NGFS的主要工具包括其长期气候情景——反映未来可能的气候政策,并评估物理风险,包括高温、干旱和洪水,以及
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2024年6月完成区块链技术升级,为每张绿证嵌入唯一数字指纹,实现核发、交易、核销全流程穿透式监管。系统上线后拦截重复申领行为237起,某西北风电企业因伪造交易记录被永久列入黑名单。新版系统支持手机扫码实时验证,绿证真伪查验响应时间缩短至0.5秒,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