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中国碳金融市场研究报告》,预测碳金融市场未来规模可达数千亿元,强调发展碳金融对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性。
最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应用企业温室气体披露信息,探索开发碳信贷、碳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文件明确支持第三方机构提供排放核算、报告核查等市场化服务,并推动披露数据与ESG评级体系衔接。到2030年,我国将形成与国际互通互认的披露模式,助力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2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未来5年绿色金融发展目标,要求加强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进资产组合和自身运营低碳转型,增强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深化绿色金融机制建设。
到2027年,金融“五篇大文章”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可得性和金融产品服务供需适配度持续提升,相关金融管理和配套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科技金融体系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需求更相适应
2月21日,加拿大金融机构监管办公室(0SFI)宣布对银行和保险公司与气候相关的财务披露预期进行新的更新,将范围3排放报告的实施日期修订为2028财年,比最初的预期晚了三年。监管机构解释说,此次更新是为了确保其指南与加拿大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CSSB)最近发布的标准要求保持一致。
2月24日,西班牙对外银行表示,未来五年,该行将把对其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的贷款目标提高至7000亿欧元(约合7327亿美元)。该银行去年成立了新的全球金融部门,专注于清洁技术和创新。此前,该行设定的2018至2025年期间的贷款目标为3000亿欧元。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央行提出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发展方案,支持碳市场扩容至钢铁、水泥行业,鼓励碳排放权质押融资,完善气候风险管理机制。
创国内绿色金融债单期发行纪录,募集资金将用于风电、光伏等绿色产业项目,利率分别为1.85%(3年期)和1.88%(5年期)。
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实施方案》,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支持碳市场建设,并开发碳汇价格保险等创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