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在京举行并发布了20项成果。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年会上作了题为《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2022/23年度工作报告与2023/24年度工作展望》的报告。同时,马骏在展望下一年度中指出,将在如下八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一是深入研究
近期,开发银行发挥投贷联动作用,首笔支持LNG接收储运装置的固定资产贷款——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二期项目贷款成功落地。据悉,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二期项目是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预计项目将于年内投入试运营,投产后总处理能力将达到1100万吨/年,较现有能力提升近一倍。开发银行就
近日,进出口银行作为主承销商为中国船舶集团(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发行12亿元熊猫债,期限3年,票面利率3.1%。本次发行是进出口银行首次承销非金融企业熊猫债,募集资金计划用于支持发行人开展绿色船舶业务。本次发行后,进出口银行熊猫债承销业务已覆盖所有类型发行人。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enter for Green Finance Research, PBC School of Fi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绿金中心”或“CGFR”)正式成立于2018年底,是我国成立最早、与国际合作最密切、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绿色金融研究平台
“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将是金融业务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华夏银行杭州分行向亚组委捐赠4万吨国际认证的碳信用用于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碳中和,既推动了“绿筑美丽华夏”品牌建设,又带动了浙江金融行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意愿、决心和行动力
“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介入CCER市场、全国碳市场,可以提升各类碳市场活跃度,对强化风险管理具有较大意义。”马骏还建议,后续结合部分地方试点相关经验,推进在全国碳市场率先引入一些金融机构,提升碳市场的流动性
9月19日,在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主办的2023上海区块链国际周·区块链全球峰会上,万向区块链董事长肖风致辞表示:Web3涵盖区块链、互联网、元宇宙、AIGC等,不仅是技术,还包括了创新的商业模式、组织形态、经济机制和金融模型
“双碳”战略目标一方面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积极应对气候和环境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更是对中国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9月4日,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主管、重庆征信公司建设运营的“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企业碳账户平台等数字化平台亮相本次智博会。“碳惠通”平台充分利用地方碳市场“变现”与价格发现机制,促进城乡优势资源流动,激励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补偿企业转型成本,引入绿色先进技术及应用,促进发展绿
依托上海环交所、绿色技术银行等平台,全面做好中碳所落地相关事宜,发展碳审计、碳检测、碳评估、碳金融等专业服务。在特色化上,加快北科创生物技术园等项目建设,依托蓝晶微生物等标杆企业,布局大数据、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两大两新”特色产业新赛道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成功发行3年期6亿美元境外绿色债券,该债券是首笔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欧洲项目的中资金融机构绿债,也是2023年以来欧洲地区单支规模最大的中资绿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张蓓在第二届可持续投融资(ESG)与自贸港建设论坛上指出,金融助力公正转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人民银行已牵头起草了煤电、钢铁、建筑建材、农业四个行业转型金融标准,条件成熟时将公开征求意见并公开发布。 张蓓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完善转型金融标准体系。构